乘搭飛機的時候,你可能會發現一班航班會同時有很多個不同的航班編號,就像封面圖片的情況一樣。上次我們就研究過航空聯盟,這次我們就一起看看聯盟中常見的「代碼共享」 (Codeshare) 是甚麼東西來的。
Codeshare 有很多不同的譯名,除了翻譯成「代碼共享」外,還有「共掛班號」和「聯營航班」等名字。為了清晰起見,下文我會劃一用上「代碼共享」來說明 Codeshare 的概念。
代碼共享牽涉到兩家或以上的航空公司。其中一家會是承運航空公司 (Operating Carrier),亦即是實際上營運該航班的航空公司。而其他的就會是銷售航空公司 (Marketing Carrier),負責售賣該班航班的機位。
代碼共享 (Codeshare) 實例
就這樣子或許有點難掌握,所以我們可以來看看一個實際的例子。新加坡航空 SQ 878 號航班是一班由新加坡飛往台北的班機,因為它們是負責飛行的一方,提供飛機、機組人員等等,所以新航是這次的承運航空公司。
同一時間,長榮航空把 BR 2204 這個航班編號放到 SQ 878 這班機上,並且加入與新航一起銷售這個航班的機位。長榮在這個例子裏,只是負責了銷售的部分,沒有牽涉到營運的部分,故此它的角色只是銷售航空公司。
在以上這個例子裏,乘客既可以從新航買到這班機的機位,也可以從長榮買到同一班機的機位。不過到辦理登機手續時,乘客便需要到承運航空公司的櫃位辦理手續,而不是銷售航空公司的櫃位,因為你要乘搭的航班是由前者負責營運。機票上一般會清楚標明承運航空公司是那一間,只要小心閱讀便不會弄錯。
每家航空公司編配航班編號的方式都不一樣,所以單憑航班編號未必一定能分辨到誰是承運航空公司,誰是銷售航空公司。較常見的情況是承運一方使用三位數字的航班編號(AA123),而各個銷售單位使用四位數字的航班編號(BB1234、CC2123…)。
以國泰航空為例,四位數字的航班編號大多都是用於代碼共享的航班(部分用於貨運航班、加班機、包機等等),置於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上,例如 CX5000 到 CX5999 便是用於國泰港龍航空的航班上。
不過,這個情況在不少地方也不適用,因為它們可能是慣用四位數字的航班編號,也有些是因為公司架構而令這些情況出現。所以最清楚還是閱讀機票上的資料,了解到底那一家才是承運航空公司。
為何航空公司要實施代碼共享?
航空公司能夠透過代碼共享擴闊服務網絡。航空公司可以利用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作接駁,將乘客送到一些自己沒有服務的地方去。譬如說,國泰航空沒有營運往返巴西的航班,但它可以透過與美國航空代碼共享,並且銷售美國航空的機位,來出售一張由香港飛往巴西的機票。這樣航空公司便能善用互相的資源,提高載客率。
其次,預訂代碼共享行程對乘客來說也有不少好處。乘客能輕鬆地預訂得到自己心儀的行程,毋須向多家不同航空公司預訂機位。除此之外,萬一航班沒法銜接,航空公司對這類型行程的保障會較自行轉機時較多,例如是代為安排重新訂位等等。
小結
執筆時,筆者見過最多代碼共享的航班是阿提哈德航空由阿布扎比飛往雪梨的 EY 454 號航班。除了阿提哈德航空自身的航班編號,還有另外十八個代碼共享的航班編號呢!如果各位讀者見過有航班比這個擁有更多航班編號的話,歡迎你留言跟我們分享~來到這裡,這次的分享就先暫告一段落了。
其他 Flyerlog 筆記系列文章:
「直航」及「不停站」有何分別?解釋兩種航班大不同
機票為何會缺口?詳解「缺口行程」、「轉機」及「停留」
航空聯盟 - 剖析聯盟的基本及對乘客的好壞之處
封面圖片由 Benjamin Wong 拍攝,特此鳴謝。Cover Photo by Benjamin Wong.
Pingback: 酒店會籍筆記 - 亞太區限定 Accor Plus - Flyerlog